哈尔滨银行手机银行3.0
开放化、差异化、平台化、生态化的移动金融门户
所属公司: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与奖项:最佳金融科技创新奖
网友投票:
评委投票:

微信扫此二维码投票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手机银行获得高效而便利的金融服务,手机银行成为客户使用频次最高的金融工具之一。为了更好地向客户提供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哈尔滨银行手机银行3.0从降低获客门槛、构建生活场景、转账限额提升、业务流程优化、资产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打造开放化、差异化、平台化、生态化的移动金融门户,保持持续的运营活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手机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和获客能力。

创新亮点

我行自2015年推出新版手机银行以来,从1.0版本开始不断迭代升级,经过三年的建设发展实现活跃客户超120万,零售业务产品覆盖率达85%以上,年交易占比超过50%,理财销量占比超过90%,成为哈尔滨银行业务办理和理财销售的首要渠道。为全面提升我行手机银行客户服务能力,强化手机银行对业务的支撑作用,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验,开展了手机银行3.0版本升级。项目从降低获客门槛、构建生活场景、转账限额提升、业务流程优化、资产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新增保险销售、线上贷款、智能提醒等10项功能,优化智能转账、基金超市、消息推送等8项功能,对智能识别剪贴板转账、基金详情页展示、智能搜索等超过300个功能点进行升级优化,打造开放化、场景化、智能化、平台化的移动金融门户,保持持续的运营活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手机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和获客能力。

具体应用

哈尔滨银行坚持移动金融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推进移动金融产品创新和传统业务线上化迁移工作,为客户带来智能、便利和安全的移动金融新体验。哈行移动金融部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调研分析工作,组织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同业交流,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理念,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智能化的创新设计,发展“私房钱”、“摇一摇”、“指纹认证”、“手机数字证书”、“刷脸转账”等有利于客户转化的特色功能,强化产品体系,推进“智能系列”、“扫码系列”、“预约系列”、“安全系列”、“校园金融系列”产品的研发,围绕移动理财、移动支付、移动信贷、移动生活服务方面不断丰富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强技术创新打破现有金融的边界。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和移动的财富管理专家,助推哈行整体服务模式的转型和效率的提升。

在哈尔滨银行“再造一个线上移动银行、实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下,移动金融的发展重点已由渠道服务为主转型为互联网银行的产品创新和服务运营为主,手机银行作为哈行互联网营业窗口,需要承担更多的“培育客户”和“移动创新”职责,具备独立获客以及客户和业务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能力。

截至2018年底,哈尔滨银行移动渠道客户规模不断壮大,手机银行客户数230万,有效活跃客户120万,较年初增长60%。其中月活跃用户达35万,手机银行迭代升级后交易量大幅增加,单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主动营销初见成效,理财查询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推荐产品办理量、贷款产品申请量显著增长,流程优化和定制化精准营销效果初步显现;与客户互动的理财经理达到400余人,理财经理积极性得到提高,手机银行销售运营能力得到加强。

未来前景

一、“开放化”,从面向我行持卡客户拓展为面向全国零售客户。降低手机银行获客门槛,开放手机银行客户体系,简化首次客户成为手机银行用户需要填写的资料信息,客户仅需要填写手机号,即可成为我行手机银行用户。引入互联网用户和II、III类电子账户,提升手机银行获客能力。

二、“差异化”,推出特色客群专属版本,提升客户体验。充分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金融服务的各个触点,结合360度客户画像,围绕客户旅程推动敏捷、快速、点对点的流程再造,针对不同客群、不同区域等客户标签推出多版本手机银行,同时结合优质的交互设计和UI设计,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三、“平台化”,提升互联互通能力,推进全渠道一体化经营。以新版“手机银行”渠道接入平台为建设基础,全面整合我行电子渠道,实现不同渠道的无缝切换和协同作业,提升手机银行与直销银行、信用卡APP互联互通能力,打通云闪付账户体系、引入银联现在门店优惠,通过支付、优惠、权益提升手机银行活跃度。

四、“生态化”,延长客户服务价值链,构建金融生态圈。将金融服务融入到业务场景中,利用金融科技将线上与线下金融服务结合,形成全链条的金融服务联动,充分发挥金融服务链条中各个节点的优势,致力于真正的解决客户业务场景中的痛点,延长客户金融服务价值链。充分发挥互联网交互优势,全面覆盖用户“衣食住行”等金融需求,打造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最终形成良性的充满活力的金融生态。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0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5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