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遵循科技创新、移动优先、全网融合、安全可控、绿色低碳的理念,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和跨领域合作,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各项便利服务。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叠加乡村元素,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智能终端、智能POS、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触点,搭建“金融+农业+供销”的农村产业支撑体系;同时嫁接政务功能,汇聚政务、医疗、缴费等社会资源,丰富与优化适合农村特点的移动金融场景,拓展政银互联e站通、农产品收购e站通、“莓好钱景”e站通、线上普惠贷款等利民场景,全面提升乡村生活水平,形成一站式的服务农村生产、生活全场景的综合服务体系。
通过整合我行基础金融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优化我行金融服务能力,支撑平台发展;通过基础建设的支撑,对外提供资源整合、灵活定制、安全保障、数据分析的技术能力;然后利用平台的技术能力,围绕三农服务,扩展服务面,提升服务质量;根据我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将金融融入乡村场景,更好的与农村客户进行绑定;最后通过连接各类场景、商户,形成 “金融”+“政务、民生、财富、融资、宣传”于一体的“1+N”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服务。
方案背景
政策背景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推出多项“硬核”举措: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助推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化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力度,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 ,加快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 ,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助力农村建设数字化。
技术背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及普及,为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难题,实现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业务背景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低,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建立和完善的对农业、农民贷款贴息、补贴、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杠杆机制,农村担保机制不健全,农业和农民信贷风险难以分散农业、农民“融资难”长期得不到解决,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农村建设多层次的要求。
方案目标
以服务乡村振兴及发展普惠金融为出发点,以三农客户需求为导向,聚焦农村金融支付结算、政务服务延伸、农产品购销交易、农村零售经营等场景,建设融合金融、政务、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等资源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服务平台。
发挥我行小微云数量多、布设广的优势,通过小微云嫁接政务办事指南、社保、公积金等业务,打通农村、社区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助力政府“放、管、服”改革。
农产品收购业务需求较大,目前商户在进行农产品收购时以存单结算为主,微信、支付宝结算为辅,但存单结算不符合相关监管要求,微信、支付宝结算又存在限额、手续费问题。为优化该业务结算方式,计划通过一款移动丰收宝,提供移动、便携、快捷的商户结算服务。
解决西海岸宝山镇蓝莓销售过程中,产品售价受上市时间、品种差异等影响而波动较大等难题。
方案特点
技术特点:
1. 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设,先后接入政务及移动支付等服务项目,面向线上线下渠道开放,提高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智能化、便民化水平,改善了老年人及特殊人群的服务体验。
2.运用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建设的统一安全服务平台及安全认证平台,搭建基于国密技术的数字证书安全体系,强化渠道安全措施。同时基于硬件安全加密技术,研发数据安全加密卡(SD卡),为终端提供数据加解密、数字签名、数据隔离等手段,确保数据传输、交互、使用等各环节安全性。
3.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网络连接采用Https双向认证。证书保存在终端的安全介质中,避免泄露。利用安全介质对交易报文进行加密和签名,避免报文被劫持和篡改。
4.从传统基于策略的被动式防御到基于大数据的主动防御,借助数据+清洗+建模+分析全过程,时时感知威胁,主动规避威胁。实施监控用户使用状态,地理 信息位置等,保证终端的合法性。接入渠道需授权方能接入,同时对接入端口及接口列表严格控制,有效避免非法交易。
5.平台基于终端搭建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服务APP的接入,同时基于容器沙盒的理念对APP进行签名授权,杜绝APP的安全隐患。
6.制终端设备,根据不同场景提供双屏、外接屏、手持POS等多种终端类型,支持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等多介质读取,双目摄像头,客户在办理业务时进行人脸识别,整个过程对客户隐私进行了有效保证,确保业务办理安全性。
7.应用通过集群部署,通过负责均衡方式实现服务高抵抗可用性;数据库通过虚拟机Vmotion及同城容灾方式确保系统高抵抗可用性。
业务特点:
1. 创新智能终端,科技助推服务升级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的业务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携、智能的服务,我行创新研发了双屏智能终端和移动POS终端等多款智能终端,支持磁条卡、IC卡、非接/NFC等多种支付方式,采用双目摄像头、人脸识别、指纹认证等新技术,围绕“易用性”进行改造,提升产品使用体验。
2. 创新业务模式,数据赋能乡村振兴
聚合空间,推进服务渠道共建共享。积极发挥我行网点多、渠道广、服务优的优势,开展“金融+政务+生活”线下综合服务点,提供小额存取款、缴费充值、转账汇款等金融服务,以及行政审批、社保、公积金、医保、税务、不动产、农业等政务服务,打造“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性”金融便民服务平台。
集合平台,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以基础金融服务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支付结算、政务服务,聚合资源,拓宽合作渠道。通过汇总农产品交易数据、政务服务等数据,全面展现企业、农户真实经营状况,积极创新整村授信、助农贷等金融信贷模式,通过金融服务“零线下接触、零纸质材料、零担保抵押”,实现“金融服务不出村”,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为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决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方案业务流程图
业务功能架构
系统架构
平台综合能力
实现功能展示
1.政务服务
在社区服务站、便民服务点等场所部署 “政银互联E站通”智能终端,在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还能实现社保、医保、不动产、公积金、企业开办、行政审批、农业等七大领域80项便民业务和100余项审批申报业务“一机办理”,又快又省事。 “政银互联e站通”具有覆盖面广、服务项目全、备用金额度低、操作简便、随到随办、面对面办理的特点,非常适合农村老年人。目前我行已在全市范围内布设2000余台自助终端设备,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全市452个银行网点和254个便民服务场所,提高了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有效地服务于农村和小微云商户,这种金融创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三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将贴心的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真正打通了政银服务“最后一公里”。
2.农产品收购
在田间地头,收购商通过手持POS进行农产品收购,在进行支付结算的同时,交易数据会实时上传至平台,通过数据汇总分析,一方面政府及监管机构可以及时掌握交易农产品的价格、种类、重量和交易等级等信息,为助农信息和政策发布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降低了金融服务“下沉”成本和风险,弥补了合作社、农户、收购商的生产信息、支付数据缺失和“碎片化”问题,畅通了大数据信贷在农村的应用。银行通过分析收购商及农户交易数据,可以更好的提供助农贷款、惠农理财等精准服务,提升服务水平。通过该模式,全面推动了移动支付向乡村“下沉”,解决了农产品流通结算不通畅、收购业务繁琐、资金流转安全等诸多问题。
3.莓好钱景
通过打造“莓好钱景一码通”蓝莓收购场景,从管理信息化、支付电子化、监控数据可视化、决策指导精细化以及产销对接信息撮合等方向出发,整合蓝莓收购链条中资金流、信息流等涉农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精准信贷支持,为蓝莓收购业务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助力当地政府做好蓝莓产业信息化统筹管理。有效解决西海岸新区宝山镇蓝莓收购产业的经营痛点,实现了蓝莓产品“全链条式”管理模式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案例及效果
1. 经济效益
在经济效益层面,借助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切切实实做到了内部降本增益、外部合作共赢。
平台实现账务性交易超834万笔、金额74.4亿元,累计政务服务近10万人次,特别是在 城乡居民医保 集中征缴时,累计办理医保缴费8万人次,线上三农信用贷款3440余笔,放款金额3.97亿元,农产品结算服务2600余人次,交易金额6400万元,节省农户手续费6.4万元。带动银行营业收入1.18亿元,实现营业利润超1亿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银行”。
另外,智能终端的便利性也大大降低了农村渠道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依托智能终端安全、易布设、体积小等优点可以得到快速的推广,分担柜台服务压力、延长银行服务时间、延伸服务广度和深度,有效提升了柜面业务替代率,真正实现“家门口的银行”。特别明显的是疫情严峻期间,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办理各项业务79万笔,涉及金额超8亿元,柜面业务替代率达到63%,同期超过柜面业务量。
在为我行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平台之所以广受好评还是由于其能够提高合作商户自身的经济收益,一方面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可以获取可观的业务量计酬,2021年共计获得业务量计酬670万余元,业务量大的商户每月可获得近3000余元计酬,增加了合作商户的收益;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商户的客流量和影响力,通过一些增值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商户主体业务的经营,提高了其收入水平。
2. 社会效益
在社会效益层面,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为“政务+金融+便民+生活”的“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性” 服务中台,将基础服务送达村庄社区,少跑腿、零跑腿,降低碳排放;嫁接政务服务,打通政务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辐射全市2000余个行政村庄和社区,增加全市就业机会,推动金融行业业务创新,实现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领域,提供高效快捷的结算及融资服务,实现了创新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共享利用、数据共享共治,获得社会各界及舆论的一致认可。
2022年,农产品收购管理平台数据压缩方法和高效通信方法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方案未来展望
未来,我行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突出数字化经营和农业生态圈打造两大特色,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线下在便民服务点及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广泛布设智能终端;线上打造平台,整合行内、外资源,提供定制化服务;打造一系列涉农专业化生态场景及多款涉农信贷产品,通过各类智能终端提供涉及“金融+民生+政务+农业”的多功能一站式综合服务。
1.农业产业发展分析,根据青岛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组织各分支机构详细梳理全青岛市的农产品收购领域,继续全力推广农产品收购e站通应用,获取更多的农业产业链场景,为更多的农产品交易提供支付结算以及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的功能。
2.农产品上行,探讨在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构建 “三资”监管、农村产权交易及线上社交等功能模块,通过智能终端支持农产品信息发布,查看流通信息,或者转发到微信银行、直销银行上,开辟一个农产品的信息展示专区,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交易的撮合。
3.政务服务拓展,继续深化政务服务内容,拓宽政务服务面积,增加更多贴近群众生活及利益的政务服务内容。
4.金融服务延伸,在现有存取款等基础服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推进国债储蓄、理财、贵金属购买等金融产品服务嫁接到智能终端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地区老百姓“投资难”“理财难”问题,满足农村地区投资理财需求,探索基于农业农村产权信息的融资产品。
5.在农村推进农村数字人民币的开通及应用,探索数字人民币的结算应用场景,促进农村数字化、智能化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