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护盾”智能交易反欺诈平台
所属单位:北京银行
参与奖项:最佳反诈科技应用奖
评委评分:
热度 (转发微信朋友圈或群可以帮助增加热度)
获奖评语:线上渠道已经成为当下银行开展业务的主要渠道,更加严峻的线上渠道安全形势要求银行具有更高的反欺诈能力。北京银行建设了“护盾”智能交易反欺诈平台,以该平台风控引擎为核心,实现风险侦测、核实、处置、反哺风控闭环流程,提高对线上业务的安全保障。随着线上渠道在银行业务中扮演的作用加大,如何做好安全服务对银行同业至关重要,北京银行的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微信扫码分享此评选

“护盾”智能交易反欺诈平台是北京银行为应对电子银行渠道欺诈风险,落实外部监管政策要求,而建立的风险防控生态体系,是由策略运营平台、智能案件核查平台、实时风险外呼平台、合规图谱查询平台、黑产舆情监测平台、系统健康监测平台等多平台联合作业的系统集群,并配备专职专家运营团队。平台能够对电子银行全渠道交易开展实时风险监测,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实时管控和处置,成功构建完成“风险识别、风险确认、风险处置”的高效管理闭环,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链式风控模式,有效保障了客户线上资金交易安全。平台上线以来,持续引入风险模型、风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前沿风控技术,同时建设人工外呼风控团队,提升风控运营能力,全力打造智能风控决策生态。

方案背景

(一)落实监管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遏制该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联合下发《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资金链治理工作》,从资金链、全周期的角度对金融机构的涉赌涉诈防控提出了工作要求。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要求金融机构持续推进落实电诈防控工作。

(二)应对风险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银行渠道已成为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最主要的渠道。而线上欺诈手段和场景的发展,如虚假注册、营销攻击、撞库攻击等行为,使得线上渠道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也为商业银行的反欺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猖獗,严重威胁到了商业银行客户的资金财产安全,阻碍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实现数字化转型

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相继下《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和《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明确要求“持续迭代优化风控模型和风险控制策略”。在商业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线上风控能力建设能够持续应用风控模型和策略应对线上渠道风险,为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施保驾护航。

在此背景下,北京银行为落实外部监管要求,应对线上渠道风险,实现数字化转型,持续建设“护盾”智能交易反欺诈平台。

方案目标

1、积极应对外部欺诈风险,落实外部监管要求。

平台利用前沿大数据风控技术,能够及时处置外部欺诈风险,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银行卡盗刷盗用、虚假开户、商户欺诈、营销欺诈等电子银行业务典型风险,保障客户线上交易资金安全,确保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2、打造智能风控决策生态,构建全方位风险监控体系。

以“护盾”平台风控引擎为核心,以事中核查平台、案件调查平台、风险驾驶舱为支撑,最终为渠道风控输出设备、位置、行为、身份认证等多维度的风险判断,实现风险侦测、核实、处置、反哺风控闭环流程,打造电子银行业务的智能风控决策生态;

3、风控与体验并重,实现柔性的风险防控。

“护盾”平台采用柔性风控的建设理念,实现了客户无感的风控处置。通过持续引入数据风控能力、机器学习能力和生物识别能力等前沿金融科技技术,致力于达到风控与体验的完美平衡,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

方案特点

1、风险监测立体化

实现风险趋势的有效监测与风险交易的及时拦截。“护盾”平台能够对个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等电子银行全渠道重点业务进行实时风险监测,交易范围覆盖开户、注册、动账等关键交易环节和信用卡还款、贷款、充值缴费等多业务场景,成功构建多渠道联防联控的立体化安防网络,为电子银行业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2、风险防控主动化

“护盾”平台支持“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风险管理策略,实现事前风险提前预防,事中风险及时处置,事后风险总结分析的闭环管理流程,线上风险管理从“被动防护攻击”向“主动预知风险”转化。

3、风险处置实时化

“护盾”平台通过风险提示、人工外呼、加强认证、阻断交易等灵活多变的手段进行风险提醒、核实与拦截,将风险事件由“事后监控”转变为“事中监控”,将风险管控和风险处置前移,并根据风险程度动态调整干预方式,实现对客户风险交易实时的、差异化的管控。

4、风险识别精准化

“护盾”平台引入前沿风控技术和外部风险数据,实现对业务风险的精准识别,同时结合专家规则和运营优化团队,持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的准确性。

5、认证方式灵活化

“护盾”平台结合统一身份认证中台,根据客户的风险评级结果,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交易安全认证流程,实现认证方式的灵活配置,提升客户交易体验。

6、客户体验机制化

基于可信体系技术,“护盾”平台精准区分风险客户与无风险客户。平台根据交易风险的不同,为低风险交易简化认证环节,在保证交易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客户体验,为客户打造安全与体验俱佳的交易安全认证方式。

7、风险决策生态化

建设多平台联动的风险决策生态,以“护盾”平台为核心,通过可视化风险驾驶舱、认证中心、外呼核查中心、案件稽核平台等多平台联动,实现风险要素自动化获取、系统化录入、全流程覆盖、内驱式提升的风险决策生态。

8、运营作业专业化

“护盾”平台深入贯彻风控运营理念,组建专职风控运营团队,逐步形成专业化作业流程,对异常交易及时进行核查确认,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风险案件情况,并采取果断处置措施,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9、运营优化闭环化

“护盾”平台由规则策略专家根据最新风险形势和案例情况,实时调整风险识别和管控策略,持续提升平台规则精准性;风险处置分析人员定期对案件情况进行特征分析,提取和追溯风险因素,对业务规则和流程进行优化,建立运营优化工作完整闭环;AI智能自动抓取案件特征和变量参数,反哺人工核查和机器学习模型,形成风险管理自成长能力。

方案业务流程图

北京银行“护盾”智能交易反欺诈平台

实现功能展示

经过两年的建设,护盾平台已完成风险防控体系的搭建。该体系以大数据为驱动,智能决策为核心,差异灵活管控为手段,高效核查为反馈,实现完整的风险闭环管理,在防范电子银行外部欺诈及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方面持续体现智能风控的成效。

一是数据驱动风控,实现风险智能预判。护盾平台持续应用行内外风险数据和情报,对行内外风控数据进行智能融合,实现了交易风险的预判,将风险处置工作“前移”,完成了由被动防守到主动出击的策略转变。同时利用可信体系技术简化低风险客户交易流程,追求风控与体验的平衡,实现柔性的风险防控。

二是人工智能助力,实现风险智能决策处置。一方面应用客户行内交易数据,配合外部引入的客户习惯、预警信息等数据,完善客户画像,搭建风险特征库,建立风控模型,实现智能决策。另一方面建立人工外呼团队,引入AI技术提升运营的智能化水平,利用AI机器人承接平台人工外呼核查任务,将高风险场景低风险交易的人工核实改为智能机器人核实,实现电子银行渠道风险交易核查与劝阻的智能化,有效提升外呼核查承载量、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升风险核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持续优化联动,完善事后案件核查机制。由专职人员对各类型案件逐起分析,并对案件特征进行提炼归纳,不断丰富风险特征库,实现规则、模型、外呼策略的持续优化提升,实现案件核查、规则反哺、外呼策略优化的联动。

方案案例及效果

平台上线以来,风控能力受到客户及行业专业机构的普遍认可。

图1:客户向我行赠送的锦旗

方案未来展望

目前平台已实现线上全渠道重点交易的实时风险识别、预警与核查处置。下一步我行将继续引入金融科技加强风控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平台风控效果。

一是持续挖掘内外部风险数据价值,输出更为全面的风险画像数据,实现对交易风险的精准防控。

二是进一步优化风险决策体系,实现风险覆盖率和识别精准率的双提升。

三是引入智能交互式交易管控方式,实现柔性化的风险防控。

四是加强跨机构风控联动,发挥风控协同效应,实现平台风控能力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