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较好解决基层人民群众面临的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不透明、不规范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效堵塞涉农补贴发放漏洞,防范群众身边的腐败风险。2021年,镇江农商行提出建立涉农补贴公示平台的主张,建议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政务民生领域,通过科技赋能,在该行遍布城乡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增加5G智能终端,实现人民群众可自主查询涉农补贴信息。该项目经多次论证、现场调研及与上级部门沟通反馈,获多方认可与支持后正式立项。
涉农补贴公示平台是基于江苏省财政厅与江苏省联社涉农补贴发放系统功能的有效扩展与延伸,也是镇江农商行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力实践,更是落实国家“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务实举措,确保国家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见效的有力抓手。镇江农商行将借助涉农补贴公示平台上线契机,积极探索“数据赋能”“协同赋能”“场景赋能”新模式,将“三农”金融服务广泛嵌入农业农村各类场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让金融服务“精准、高效、无感”。
客户在镇江农商行指定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通过5G智能终端验证身份信息后可随时查询本人当年和上年的所有涉农补贴发放信息(含姓名、证件号码、村组、发放时间、入账账号、金额与发放标准)。涉农补贴信息公示需经7大环节,分别是:村组收集信息、部门整理上报、财政发放补贴、汇总成功信息、财政端上传信息到行内服务器、数据入库归档、客户凭身份证在上线涉农补贴公示平台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自主查询。该平台整体数据传输闭环管理,实现安全运营。涉农补贴公示平台上线后,惠及辖内近8万户领取涉农补贴的基层群众。
方案背景
当前,基层人民群众仅可以通过银行获取到的惠农财政补发放时间及金额,无法获悉补贴发放的具体项目内容及发放标准,为较好解决基层人民群众面临的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不透明、不规范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效堵塞涉农补贴发放漏洞,防范群众身边的腐败风险,2021年,镇江农商行提出建立涉农补贴公示平台的主张,建议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政务民生领域,通过科技赋能,在该行遍布城乡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增加5G智能终端实现人民群众可自主查询涉农补贴信息。
方案目标
领取涉农补贴的农户,可通过镇江农商行部署在各乡镇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自助终端查询当年和上年的涉农补贴信息。
涉农补贴公示平台解决了基层人民群众面临的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不透明、不规范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效堵塞了补贴发放的漏洞,有助于防范群众身边的腐败风险。平台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等信息化手段,确保公开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依法依规公开补贴信息,依法保障补贴对象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了国家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见效。
方案特点
涉农补贴公示平台是镇江农商行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力实践,也是落实国家“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务实举措,更是确保国家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见效的有力抓手。镇江农商行将借助涉农补贴公示平台上线契机,积极探索“数据赋能”“协同赋能”“场景赋能”新模式,将“三农”金融服务广泛嵌入农业农村各类场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让金融服务“精准、高效、无感”。涉农补贴公示平台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政务民生领域,通过科技赋能,在该行遍布城乡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增加5G智能终端实现人民群众可自主查询涉农补贴信息。
方案业务流程图
实现功能展示
涉农补贴公示平台实现了村组收集信息、部门整理上报、财政发放补贴、汇总成功信息、财政端上传信息到行内服务器、数据入库归档、客户凭身份证在上线涉农补贴公示系统的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自主查询7大环节的闭环管理,实现安全运营。
涉农补贴公示系统的移动5G专网非互联网通道,实现端到端网络的低时延和高带宽连通,实现了数据的物理隔离,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所有涉农相关数据都经过多道安全措施存储在非互联网的行内服务器,同时对智能终端上查询界面的关键信息做了数据脱敏处理。终端安全上,智能终端为定制设备,未设置任何外接端口,不存在通过终端数据外泄的风险。业务安全上,财政端数据通过内网专线直接传输到行内服务器,财政与银行间数据传输无中间环节,业务对接安全可靠。
方案案例及效果
方案未来展望
1.加强品牌建设,做精做细普惠金融服务点
以财政补贴公示平台为契机,结合区域实际,对辖内乡镇、村组、社区等所有普惠金融服务点服务环境、设备设施进行数字化功能升级改造,同时统一规划安装“普惠金融服务点”对外标识、便民服务信息、客服热线、业务指南等,打造具有镇江农商银行特色的“普惠金融”品牌形象,使普惠金融服务点的服务和形象深入人心。
2.结合“农商·苏服办”,打造家门口15分钟政务圈
财政补贴公示平台与“农商·苏服办”政务服务、数字人民币等相关场景结合,致力打造一站式服务体验,不断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提升乡村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