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医疗”信用就医创新服务方案
所属单位: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交通银行深圳分行
参与奖项:金融服务数字化升级奖
评委评分:
热度 (转发微信朋友圈或群可以帮助增加热度)
获奖评语:将技术应用与具体场景的实际需求结合,是金融为民的体现之一。该方案依托全市大数据平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共享机制,对用户信用模型、患者信用画像等进行完成,实现“信用+就医”模式,提升用户就医结算等场景下的体验。
微信扫码分享此评选

信用就医项目整合了政府、医疗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三方资源,依托全市大数据平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共享机制,通过政务数据建立用户信用模型,完成对患者信用画像,给予信用就医专属额度,建立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先诊治、后缴费”的“信用+就医”模式,让居民就诊更加便利、就医体验更加舒适。

该项目是落实政银惠民的重大举措,是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开放合作的方式,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医疗民生场景,提升湾区金融服务专业性的积极实践。有效减少患者诊间缴费次数,为患者提供临时筹措资金需求, 并创新家庭共享签约老年人、小孩等群体的无陪同就诊服务,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做好医疗相关场景“最后一公里”,是“数字”信用体系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应用以及“信用+”场景的重要示范。

方案背景

2023年,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深化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要打造便民服务体系,探索推进信用就医、离线结算等与医保服务相结合,形成服务矩阵效应。

目前各医疗机构开展了移动支付,通过增加诊间支付渠道,增加支持扫码支付等收费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诊疗付费的便捷性,但“三长一短”问题仍存在,看病难、付费流程繁琐,患者一次性支付需求待满足、看病资金压力大,临时筹措资金需求仍待解决。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推动传统诊间窗口多次支付向诊后一站式线上无感支付模式转型,实现缴费免排队、先看病后付款的极致就医体验,深圳市南山区政数局与深圳交行联合推进全国首创“银行垫付、国企担保”信用就医模式,全域推行“先诊治、后缴费”服务模式。

方案目标

目前各医疗机构通过增加诊间支付渠道,开设自助服务一体机,增开支持扫码支付等收费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诊疗付费的便捷性,但看病难、付费流程繁琐,患者一次性支付需求待满足、看病资金压力大,临时筹措资金需求仍待解决;以信用方式实现先诊治后缴费,存在信用模型建模难,部分患者对以贷款为基底的信用模式存在抵触等问题。

本项目通过打造“信用+就医”智慧医疗便捷服务模式,同时依托政府及医疗机构信用,实现门诊患者医疗付费业务流程中“两不增一减少”的目标:

1、个人贷款不增:通过政府主导的信用就医平台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满足政府准入条件的个人,在不查询征信、不签约贷款的情况下即可享受到就医信用额度。

2、就医成本不增:依托政府惠民核心,通过信用担保模式创新,区属担保公司提供信用担保。个人使用信用就医模式就诊后,在承诺期限内完成缴费,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3、排队时长减少:通过重塑医疗付费流程,患者检查、取药等诊间环节无需排队、无感付费,助力医院整合业务环节提升管理效能。

方案特点

1、 依托政务大数据,构建用户信用模型。通过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手段,完成对患者信用画像,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缓解患者资金压力,实现“关键时有钱看病”,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做好医疗相关场景“最后一公里”。该项目与商业银行以个人信用卡或贷款为单位的传统信用就医模式不同,创新“银行垫付、国企担保”模式,合理规避了医院改造成本高、用户使用门槛高、资金占用多、纯市场行为导致用户体验差等弊端,解除了多方后顾之忧,搭建起可落地性强、用户友好、便于推广的支付模式。

2、再造“无感支付”新流程,解决反复排队不便问题。重塑就医环节及付费流程,创新“离线结算”新途径,改变传统实时结算方式,建立“看病免排队、付费免操作”新就医服务模式推动医疗机构全流程改造,简化院内催缴、扣款等系统操作,减少患者非诊疗时间,让医生回归看病本身角色,实现就诊效率、群众就医体验同步提升。

3、开通“亲情支付”新通道,解决“一老一小”就医不便问题。拓展信用就医应用场景,聚焦18岁以下无支付能力、60岁以上智能化操作不熟练的参保人群,开通“亲情付”功能,即参保人家人就医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由共享信用额度先行垫付,解决“一老一小”无陪护就医难问题,实现“一人申请、全家共享”。

方案业务流程图

实现功能展示

一、系统交互流程图。发生账单后扣除医保部分,自费部分由信用就医专户垫付,待完成就诊后,一次性结清账单。

二、业务流程图:

方案案例及效果

“信用+医疗”信用就医创新服务方案的成功落地,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已在全区所有区属公立医院、83家社康中心实现100%覆盖,超3.3万市民注册。通过信用就医便捷缴费功能实现事前“先诊治”、事后“一次付”,将原本挂号、检验检查、取药的三次缴费减少为一次,省去了重复的缴费流程和排队烦恼,市民平均就医时间缩减30%,不仅显著改善了就医环境和体验,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实现了医疗资源更高效的配置和利用。

该项目是落实政银惠民的重大举措,在政府主导下,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开放合作的方式,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医疗民生场景,提升湾区金融服务专业性的积极实践。有效减少患者诊间缴费次数,为患者提供临时筹措资金需求, 并创新家庭共享签约老年人、小孩等群体的无陪同就诊服务,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做好医疗相关场景“最后一公里”,是“数字”信用体系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应用以及“信用+”场景的重要示范。

该案例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信易+”应用典型案例,为深圳唯一入选案例;获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诚信典型案例”,获评2023年广东省信用应用创新“揭榜挂帅”行动优秀项目,是30个项目中唯一入选的就医便民项目;获广东省卫健委第一批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典型案例和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典型案例;成功入选数博会“2023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获得第四届“金信通”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十大案例。

方案未来展望

信用就医服务方案正处于发展关键期,仍有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后续我们将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一是优化信用评估体系,整合多维度数据精准判断信用,且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灵活调整患者信用等级;二是提升患者体验,简化从开通到还款全流程,针对老年群体强化宣传引导;三是完善风险防控,利用新技术精准预警欠费风险,强化追讨手段;四是拓展应用场景与合作机构,涵盖体检、康复等领域,联动民营机构与药店。

目前“信用+医疗”模式需求增长态势显著,年轻及城市高收入群体接受度高,且区域差异渐消,与商业保险合作也在增多。未来它将深度融入医疗体系,依信用提供差异化服务,借助智能技术实现便捷就医,助力资源优化配置,还会与健康管理结合。